你见过一个国家在开国之初,最重要的大事不是安抚百姓。而是用一道命令让上百万人,背井离乡去填充几千里外的荒芜边疆吗?
你见过一只打下天下的百战雄师,在建国之后非但没有封官加爵,反而被集体发配成军垦农夫,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吗?
这听起来像是在毁灭一个国家,而不是建设一个国家,但如果我告诉你,正是这两件匪夷所思、堪称自毁根基的大事,才把一个已经分裂数百年、差点从历史上消失的汉族重新拧成了一股绳,你信吗?
这就是大明王朝。今天,我们不聊明朝的锦衣卫,也不聊东厂西厂的权力游戏,而是用最硬核的战略视角,深度剖析它的创始人朱元璋,看他究竟是如何凭借一套被当时所有人视为疯狂的方案,完成了一场惊天逆转,并为中国这家延续至今的超级实体写入了最底层的核心代码,一个牢不可破的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根基。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朱元璋接手时的天下。有多烂?当时的中国已经到了文明分裂的悬崖边上,北方特别是燕云十六州地区,从五代算起已经被外族统治了四五百年。当地的汉人早就旱儿静坐国语却像城头骂汉人。你跟他讲你是汉人,他可能觉得你有病。
展开剩余83%南方呢在元朝蒙古人眼里叫南人是鄙视链的最底端。南北方汉人不仅生活习惯、语言文化差异巨大,甚至在心理上已经产生了深深的隔阂。云南、贵州从唐末开始就自己玩成了南诏大理的独立王国,压根不觉得自己跟中原有啥关系。这局面。熟不熟悉?
你把地图换到东欧看看,简直一模一样。当年的罗斯人也是被蒙古金帐汗国和波兰立陶宛分割统治,结果勒分裂成了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民族,从此兄弟反目内耗至今。你看看如果让你现在去把他们捏合在一起容易不?事实上,老朱面对的局面更难,外部有北元残余势力虎视眈眈,内部有陈友谅、张士诚这些军阀割据一方,经济早就崩了。
官方户口上的人,全国加起来才六千万,所有人都觉得统一,别做梦了。面对这么个烂摊子,朱元璋没有采取历代王朝开国皇帝所采取的休养生息、分封诸侯的,而是大刀阔斧地上了两道硬菜,调北征南和移民实边什么意思?翻译一下,就是强制把经济发达的江南汉人大规模成批次的迁往北方和西南边疆。
光是迁入云南、贵州和河西走廊的移民就至少有一百万人。这操作在当时纯纯就是在赌国运,拿人民去填。这是有些小伙伴就会问了。不就是迁移民众吗?怎么就是拿人命去填好?问题问到点子上了。首先,路途本身就是一道鬼门关。当时可没高铁、飞机,从富庶的江南走到几千里外的边境,全程基本靠两条腿,一走就是几个月甚至大半年。
这一路上风餐露宿,缺医少药,遇上个天灾人祸,人说没就没了。其次,目的地是真正的地狱模式,朝廷把人强行牵过去,可不是让你去旅游的。粮食、住房、农具都得自己想办法。而你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致命的瘴气和疾病,还有那些把你当成侵略者,随时可能拔刀相向的地方。土司在这种条件下活下来,纯靠运气。
据史书记载,明初的移民死亡率一度高达恐怖的百分之三十,一百万人迁过去能活下来七十万就算成功,你说这不是拿人命去填是什么?还有老朱设计的胃所致。一套军政合一的屯垦系统,本意是让士兵一边打仗一边种地,实现后勤自给自足,这想法很丰满。但现实呢?初期派往边疆的移民和士兵,因为水土不服、后勤断绝和瘟疫,死亡率同样直逼百分之三十。
当然,困难远不止于此,老朱的这个方案一落实下来,整个利益集团都炸了锅。那些在江南过着小日子的士绅地主,谁愿意抛家舍业去那个瘴气遍地、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他们的反抗可不是在网上发发牢骚,而是真金白银的支持。地方军阀暗中使绊子,地方上的土司们更狠,你动了我的地盘,那我就直接反他娘的。
比如都长满司南、亳州这些西南土司仗着地形复杂,跟明军玩起了游击战,让傅友德、蓝玉这些开国猛将都吃尽了苦头。为了给政策铺垫,一三八一年,明军才把元朝在云南的最后势力梁王给灭了。还没得休息一番,云贵地区的土司就立马联合起来反扑,叛军规模高达数万,人民军伤亡过万。北方的燕云十六州虽然收复了,但当地汉人被胡化。
太久出现了一说胡语穿胡服为荣的荒唐景象。在河西走廊移民初期几乎没有汉人,当地通用的语言是一种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河西图语。明朝政府不得不专门设立一个叫河西驿馆的机构,才能跟当地人沟通。为了推行这套方案,朱元璋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面对师生与文官集团足以颠覆国策的阻力,他必须打碎旧的游戏规则,他废除了宰相,拆掉皇权最大的制度枷锁,设立锦衣卫,打造一把能绕开所有程序的私人特种部队。
以此为工具,他在洪武年间发动了史称洪武大狱的大清洗,被杀官员超一点五万人,牵连家族十万之众,经济上更是惨不忍睹。在没有稳定税源的情况下,朱元璋只能靠滥发大明宝钞这种纸币来维持财政,结果呢通货膨胀快到飞起。一张宝钞的面值,从一贯铜钱几个月就能跌到几乎一文不值,形同废纸。就在这个局快要崩盘的时候,转折像天降神助一样来了。
永乐年间,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迁都北京。这绝不只是风水问题,而是一步战略大旗。他用天子守国门的方式,把政治和军事中心强行顶在了与蒙古对峙的最前线,把北京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熔炉和辐射中心。强制性的对烟云地区和辽东进行文化融合与同化。而真正给这盘棋注入活水的是郑和下西洋。
我们过去总以为郑和下西洋是赔钱赚吆喝去炫耀国力,但我们都忽略了它背后真正的经济逻辑。七次远航带回来的不仅仅是三十多个国家的朝贡,更关键的是它打通了中国与全球贸易的任督二脉,从此,全世界的白银就像找到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这个吸金大法有多猛?
高峰时期,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白银都流进了明朝。这笔巨款让早就崩盘的宝钞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白银成了法定货币,明朝的财政瞬间就火了,这笔钱直接补贴了岌岌可危的边疆军费和移民开支。有了钱,有了稳定的政策,老朱的方案终于开始显现威力。在云南,沐英家族世代镇守卫所致,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开始开花结果,汉族移民的比例从不足百分之十上升到主导地位。
那些曾经让朝廷头疼不已的土司叛乱,也从大规模战争变成了小打小闹的治安问题。就连教员后来评价古代将领时都说朱元璋的军事才能是顶级的,仅次于李世民,原因就在于他这套军垦模式实在是太狠了。一边打仗一边建设,一旦扎下根,就彻底锁死了汉族的地盘,再也无法逆转。到了万历年间,云南和贵州已经彻底完成了郡县化,和内地省份没什么两样,全国人口爆炸式增长到一点五亿。
曾经被胡化经济凋敝的北方也重新复兴,燕云十六州地区彻底回归,再次成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区。版图上,明朝在东北设立了努尔干都司。管辖范围包括了今天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在南方设立三宣六位,让今天的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都俯首称臣,印度洋一度成为大明的内涵。郑和的航行与其说是炫耀,不如说是像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用无可匹敌的技术实力震慑了整个东亚和印度洋世界,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朝贡体系。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逆风翻盘。明朝从元末那个分崩离析的烂摊子上,硬生生把一个濒临解体的民族重新联合起来,将其打造成了东亚的绝对霸主。如果没有这场胜利,汉族很可能就像东欧的罗斯人一样,分裂成好几个民族,从此陷入内斗的循环。而朱棣的永乐盛世,就是对朱元璋那套冷库方案的最好解释。
我们不光赢了,还把游戏规则都被重写了,成功保住了汉唐文明的火种,重塑了上下五千年的基本盘。这种精神遗产有多深远?无论伐清失败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还是伐清成功的孙中山,无不都率领文武百官到。孝陵击败朱元璋。如果说汉唐奠定了汉文明这套博大的操作系统,那明朝就是为这套系统写入了一键还原的恢复程序,确保无论遭遇何种外族的格式化,总能重启回到最初的桌面,这也是明朝最伟大的历史使命
发布于:陕西省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